女记者的“特殊情缘”:她的改变温暖了我的心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6-30 17:43

3月8日,欧博abg国际劳动妇女节当天,我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来自“大女儿”陪陪的手工画。

这份“特别”的礼物,承载着陪陪对我的信任与喜爱,让我深知在过去的一年里,每一次的关心问候、每一个为她排忧解难的举动,都如同点点星光,照亮了她的世界,也温暖了我的心……

眉山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丹梅向四川记协微信公众号投稿,讲述了她与一位小女孩的“特殊情缘”。

女记者的“特殊情缘”:

她的改变温暖了我的心

小女孩陪陪送给作者的手工作品

我和陪陪结缘于一年前。2024年5月初,作为眉山市“最美家庭”获得者,我报名参加了眉山市妇联组织开展的“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活动。

“抗拒做作业、贪玩、撒谎,妈妈管不了!”看到帮扶名单上困难原因一栏,我顿时很诧异,大脑飞速“弹”出三个问题: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孩,为什么年仅10岁就出现了叛逆心理,我该怎么帮?

这个小女孩就是陪陪。陪陪的爸爸生病去世后,她和妈妈搬到了城区的一套公租房居住。陪陪的妈妈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母女俩就靠妈妈的社保和女儿的低保维持生活。正是因为条件艰苦,陪陪的妈妈更加注重女儿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培养,欧博官网对陪陪百般严格。

第一次上门,是去年“六一”儿童节前一天。我提着书包、画笔、颜料、水杯等一堆陪陪需要的学习、生活用品,正式与她和她的妈妈见面。

她们家住在二楼的一个小两室内,客厅堆满了生活用品和书籍,墙上还贴满了关于家训家规、成长公约、读书的意义等宣传画,看得出妈妈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情。

初次见面,陪陪躲在客厅的一个角落,在妈妈的催促下,才腼腆地喊出了“张阿姨”三个字。

落座后,陪陪妈妈打开话匣子,从家庭现状,聊到陪陪的学习情况,又感叹自己和女儿的不易。陪陪在一旁沉默不语,但就在她的妈妈提及“抗拒做作业、撒谎”这些字眼时,她情绪开始波动,跟妈妈顶嘴。

见状,我将话题引到陪陪身上,这时她才缓缓地向我走来,坐到我的身旁,给我介绍她喜欢画画、学英语,欧博还给我展示她的绘画作品。谈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她脸上露出了童真的笑容。

第一次相处下来,陪陪除了腼腆、敏感外,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叛逆,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找到问题的症结。

暑假到了,我们一家三口接上陪陪到成都万象城游玩,这是她第一次吃日式料理,第一次玩儿童游乐设施。

第二次见面,陪陪显然跟我亲近了许多,在去的路上,她不停地问:“张阿姨,日式料理有什么,好不好吃?”我笑着回应:“有寿司、甜品、海鲜,还有冰激凌……”听到这些,她开心地拍起了手,随后又低下了头,失望地说道:“甜品、冰激凌,妈妈不让我吃,怕我长胖!”

“偶尔一次吃没有关系,妈妈会同意的。”我安慰道。陪陪接着说:“妈妈老是逼我吃鸡蛋,欧博娱乐可我不喜欢吃呀!”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她的妈妈会提到,时不时从沙发底、床底发现发霉的鸡蛋——母女长期沟通不畅,陪陪相继出现撒谎、贪玩、抗拒做作业等一系列逆反心理。

我跟陪陪约定:以后和妈妈闹不愉快,或者遇到困难就给我打电话。我希望她能够感受到除了妈妈之外的家庭温暖,也希望她打开心扉,学会与妈妈沟通,勇敢表达自己。而对于陪陪的妈妈,我把她当成朋友,摆一些家长里短,排解她内心的孤独,找到舒缓情绪的一个窗口。

后面的中秋节、国庆节,我再次上门看望时,陪陪的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变:脸上的笑容多了、跟妈妈的对话也频繁了,还主动跟我分享她在学校获得的成长进步奖、优秀少先队员奖。

我打心底里喜欢这个女孩,她乖巧懂事、勤俭节约,像大姐姐一样地照顾我的女儿,给她辅导作业,与我们一家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2025年元旦节再次见面,陪陪从家里拿了两颗橘子送给我,我明白这是她对我的那份情感。这次相处,她向我讲述了一段难忘的回忆,那就是她六岁那年,爸爸带她在西岭雪山滑雪的场景,这是她的爸爸留给她最后的记忆。我搂住她的肩,彷佛与她心灵相通,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她内心最柔软的一面。

爱心帮扶,到底帮什么、扶什么?在我浅显的认知里,是物质上的帮扶。

记者张丹梅和小女孩陪陪合影

其实不然,我记得每一次见面,我们一家会给陪陪准备许多零食,带她买衣服,但她从来都是委婉拒绝,只希望我送她一个积木玩具。而她的妈妈唯一一次向我开口,是关于陪陪助学资金的发放。

我这才意识到,真正的帮扶不是给予好的物质,而是引导,是不打破受助家庭的原有生活节奏,利用自己的资源去帮助孩子参与更多的文明实践、社区文化活动,解决孩子助学、帮扶资金的申领,这才是关乎孩子身心健康、快乐学习的关键。

跟随乡村医生,记录他的行医历程

爱心帮扶不仅让我找到了人生的价值,也让我理解到“最美家庭”背后的深意。在市级媒体工作的这些年,我参与最多的是精神文明建设宣传版块,其中采访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人物、家庭事迹报道就有百余篇。每一篇报道,我都是亲自前往,跟采访对象面对面交流,挖掘他们事迹背后的初衷,记录下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除了陪陪,我关注的人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一个女孩闵甜甜。闵甜甜出生2个月就患了小儿麻痹症,没有上过一天学,也不能自如行动。由于父亲外出务工,母亲遭遇车祸,闵甜甜多数时光都是和爷爷奶奶在乡下度过的。

她是一个爱美爱时尚爱打扮的年轻女孩,有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她顺应时代潮流,注册抖音号,取名“不一样的女孩M”。她说,“我只想留下点痕迹,证明我活过。”

采访期间,我目睹了闵甜甜从准备到直播的整个过程。扶正坐好需要爷爷奶奶协助、登录直播账号需要5分钟,一场直播至少3个小时,闵甜甜硬撑着身子,始终保持快乐、阳光、自信的状态,与粉丝交心谈心,互相分享心愿。那样的场景既让人心疼,又让人心生敬佩。

《眉山不一样的女孩:想去远景楼看喷泉》,讲述了闵甜甜的成长历程、兴趣爱好,以及不向命运低头的那股狠劲,向社会传递身残志坚、成就自我的非凡精神。闵甜甜的故事通过报、网、端、微等融合报道形式,引起了广大市民和相关部门的关注。

不少市民通过新闻热线询问闵甜甜的联系方式,争相驱车接送闵甜甜,帮她完成去远景楼看喷泉的愿望。市、区相关部门、社会志愿者陆续登门看望她,给她和家人送去生活用品、慰问金。一位自媒体小哥哥,从成都赶来拍摄她的感人事迹,希望让更多人来关注这个不一样的女孩,给予她支持和温暖。

如今,闵甜甜已结婚生子,但她依然坚持直播、拍摄短视频,向粉丝们分享生活的点滴,为粉丝带去欢乐。

记得年少时期,央视记者张泉灵、冬日娜现场报道的风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女性记者也可以撑起新闻界的半边天。或许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都曾问过自己——你的新闻理想是什么?对于非科班出身的我而言,虽然说不出多么高大上的理想,但最真挚、最朴实的答案都藏在每一次与受访者四目相对的震颤里,刻在每一篇深夜撰写的稿件中。

未来的日子里,我愿继续做那个带着露珠的记录者,让更多温暖的故事在笔尖流淌,让新闻人的初心永远保持炙热的温度。

往期回顾

“我在一线”征稿启事

本栏目展示新闻工作者在采编新闻过程中,尤其是在亲历重大主题、重大策划、重要事件时的真实体验、幕后故事、现场感悟。

特别欢迎记者以第一人称讲述一线采访故事,深挖故事细节,分享真知灼见、流露真情实感,鲜活明快、可读性强。

本栏目为每年度“好记者讲好故事”四川赛区的自荐通道之一,长期征稿。

基本要求:1、字数2000—3000字最佳;2、强调现场感,记者在现场;突出故事性,记者讲好故事;提高可读性,语言表达简洁凝练。

投稿邮箱:

sichuanshengjixie@163.com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