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开放交流平台 科创聚势赋能发展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2-04 04:48

“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南宁工业振兴之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院士专家座谈会举行。


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工作者积极研究沥青路面技术。

广西金福农业有限公司科技工作者培育种植火龙果新品种。

市科协组织开展“天宫课堂”第二课地面课堂系列活动。

广西时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工作者推广桑蚕种养新技术。

南宁市科学技术协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欧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担当实干,深化建设“三型组织”,强化推进“三化联动”,优化提升“四服务”能力,推动科协工作格局重塑、流程再造和组织重构,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新局面。

党建引领不断强化,科技人才荟萃,“科创中国”试点稳步推进,科普活动丰富多彩,全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市科协团结带领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进军创新发展主战场,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不断开创南宁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科技支撑,以实干实绩展现新形象。

突出党建引领永葆组织政治性

市科协牢记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的政治属性,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增强科技工作者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引领全市科技工作者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欧博娱乐胸怀祖国,勇攀高峰,努力服务南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市科协坚定不移把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打造南宁市科协党校新平台,面向党员干部、科协委员、科技工作者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筑牢科技界思想政治基础,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信心和力量。全市各级科协组织积极主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定不移纠“四风”树新风。扎实开展“书记引航担使命”主题活动,坚持“书记抓、抓书记”,严格落实10项制度、10个“带头从严”,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全市科协呈现出风清、气正、心齐、劲足、事成的干事创业氛围。

同时,市科协切实深化群团改革,不断健全纵横交织、条块结合、联系广泛、服务科技工作者的组织体系,各县(市、区)科协组织全部独立建制,全市127个乡镇(街道)全部成立科协组织;县级科协、乡镇(街道)科协“三长”(中小学校长、乡镇卫生院院长、农技站站长)兼职覆盖率100%;基层科协组织发展壮大,欧博allbet五年来,共有48家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提质升级,新建市级学会(协会)4家、企事业科协17家。

全力打造科技赋能新场景

“科创中国”是中国科协打造的创新、创业、创造服务品牌,通过聚集“产学研金用”多方力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2020年,南宁市获批成为“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以下简称“试点城市”)。重任在肩,我市紧密围绕国家、自治区有关部署,积极按照中国科协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工作要求,大力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搭平台、引人才,融通创新资源,走出了一条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为做好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市科协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向市直有关部门介绍试点城市建设可利用资源,向县区安排部署任务,向重点企业推介服务内容,欧博百家乐向社会征集技术人才项目平台需求,全力打造科技赋能新场景。目前,试点城市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成效初显——

试点城市建设工作被纳入南宁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围绕重点产业提升,2021年完成4家高层次专家团队协同创新中心、6家“科创中国·南宁”科技经济融合样板间认定;支持举办了2021有色金属新材料大会、澜湄区域环境保护国际技术培训交流等高端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参会院士专家为南宁发展提出意见;组织企业参加全国创新方法大赛,荣获全国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3项,市科协连续三年获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广西赛区总决赛优秀组织奖。南宁试点城市建设获肯定,荣获“科创中国”平台·试点城市(园区)推介传播前十强(第五名),是广西唯一入选排行榜的试点城市,“科创中国”南宁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区域科技服务团队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服务团队称号。

努力打造开放合作新舞台

打造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汇聚创新要素,打通海外技术成果落地转化“最后一公里”。

从“试行”走向“推广”,不断拓展离岸创新舞台。先行先试,2019年南宁市在南宁高新区打造广西首个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离岸服务物理空间,搭建基地网上服务平台,组建专业服务团队,成功引进一批海外人才项目。2020年,进一步推广成功经验,在综合保税区、青秀区新建2个市级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形成“一平台三基地+N”的离岸基地建设布局模式。目前,共建成5600平方米的离岸创新创业物理服务空间。

将“案例”化为“品牌”,不断扩大引智活动影响力。市科协每年承办“海外高层次人才与项目对接会”以及海(境)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吸引海外人才服务南宁、圆梦南宁。经过多年深耕,建立了以“赛”选优、以“会”促引、专项培育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一条龙引育机制,近年来吸引逾50万人次线上线下参与活动,累计邀请39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到我市对接项目,促成40余个优质项目落地南宁。

把“管理”变为“服务”,不断优化拴心留人环境。市科协持续完善和优化离岸基地考评机制,把定期评估与倾听意见、政策指导相结合。几年来,推动各级财政为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投入建设和运营资金700多万元,指导基地自主举办了常态化海外项目路演、东南亚跨境直播人才大赛等活动。通过“邕江计划”为入驻基地的5个海外项目争取300万元资助;帮助海外人才在基地内注册、迁入共26家企业,进一步加速创新成果市场化、产业化。

基地建设以来,吸引29个离岸创新创业项目入驻,柔性引进海外人才60多人,与9个海外机构达成引智战略合作,进一步推进国际人才技术交流。

着力开拓科普为民新思路

在邕宁区蒲庙镇新生村,农业专家为农户讲授韭菜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并进行田间指导;在良庆区那马镇共和村,科普专家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科普资料等形式,为村民带来苦瓜栽培技术等科普大餐……

这是近年来市科协坚持科普为民,推动建立全社会支持科普工作机制,深化科普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公民素质提升的缩影。

围绕助力乡村振兴,市科协创新工作思路,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工程,打好建设科技小院、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实施“科普服务乡村振兴”培训工程三张牌。建成5家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培训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展“百名专家进百村(社区)”科普服务及科技“三下乡”活动,让科技在乡村振兴中再结硕果。

围绕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市科协牵头开展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积极建立公共社会化科普服务体系。2020年,南宁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44个百分点。五年来,组织开展科普活动45000多场(期),举办科技培训、报告8000多场,开展科技咨询服务280多万人次,参与活动人数超600万人次。

大力构建南宁特色现代化科技馆体系,市科技馆自面向公众开放以来,累计接待参观群众130万人次,举办主题科普活动3000多场次,向青少年免费开设“未来科学+”系列科学公益课程共2340课时,举办研学活动58期,开展科普大篷车活动236场次,累计近22万人次受益,有效构建高质量科普公共服务核心阵地。市科技馆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三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等,获评“十四五”时期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发明协会“燎原计划”中小学创新创造教育科创研学基地、广西第二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不断开创科协事业新局面

回顾过去,全市科协工作取得的每一项成绩和进步,都凝聚着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协系统党员干部智慧的力量和奋斗的汗水。

站在新起点,南宁市今年计划新增3家市级高层次专家团队协同创新中心、1家全国学会专家工作站等协同创新平台,引进5个以上海外人才团队(项目);对10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进行提质增效,建设完善科普(教育)示范基地6个、科普示范社区10个、科普示范村6个;在全市推动87所中小学校开展“燎原计划”科创研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市科协着力拓展提升的关键之年。市科协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群团工作等重要论述,按照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履行好“四服务”职责,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奋力开创新时代南宁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贡献科协力量。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