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血鸿蒙”欲与安卓、iOS掰手腕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30 12:48

操作系统迎来了新鲜血液,欧博abg近日,在华为开发者大会HDC2024上,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宣布,HarmonyOS NEXT俗称“纯血鸿蒙”,正式发布,目前已经正式向开发者以及先锋用户进行测试。

鸿蒙系统自问世以来,不乏被冠上“安卓套壳”的争议。相比于此前的鸿蒙系统,如今的“纯血鸿蒙”已经是全栈自研,仅支持鸿蒙系统的专用APP,彻底脱离了安卓系统的束缚。

今年8月,华为Mate60系列、华为Pura70系列等更多机型用户也将迎来Beta版本推送。四季度,华为将发布鸿蒙NEXT正式版,并在Mate70中首发搭载,Mate60系列、Pura70系列等机型也将同步升级,鸿蒙NEXT将正式开启商用并面向用户。

此前,华为鸿蒙操作系统曾一度在中国市场超过苹果,成为第二大操作系统。但作为后来入局者,华为鸿蒙的生态尚且处于搭建早期,如何吸引更多玩家入驻,把盘子做大做强,是决定鸿蒙系统能否与安卓、iOS三分天下的关键。

1、“纯血鸿蒙”摆脱“安卓套壳”

华为鸿蒙NEXT 的最大亮点在于,选择了完全不兼容现有安卓应用的全新操作系统。

据悉,欧博官网华为内部曾在 HarmonyOS NEXT多个不同的开发阶段,都曾考虑过以虚拟机运行的方式,在新系统中支持安卓应用的运行,但最终华为选择与安卓彻底切割。

曾被质疑为“安卓套壳”的鸿蒙,如今迎来了技术上的全面突破,正式告别了Linux内核和AOSP等传统代码,采用鸿蒙内核,并仅支持鸿蒙原生应用,从操作系统的内核、编程语言、编程框架,到集成开发环境、文件系统,再到AI大模型等,HarmonyOS NEXT都实现了自主可控,是真正独立于安卓、iOS的操作系统。

HarmonyOS NEXT,又名“鸿蒙星河版”,被誉为“纯血鸿蒙”,它是由华为全栈自研的操作系统,完全采用华为自主研发的鸿蒙内核,是首个纯正的国产智能终端操作系统。

自2019年8月正式发布以来,鸿蒙系统一直备受瞩目。历经四年打磨升级,共计1778天,鸿蒙完成了从1.0到4.0版本的迭代,在生态设备上更是取得了显著成绩—鸿蒙生态设备数量已超过9亿。

截至2024年3月底,欧博已有超过5000应用加入了鸿蒙生态的大家庭,覆盖了便捷生活、出行文旅、金融理财、社交资讯、政务民生、生产力工具、影音娱乐、游戏、新闻媒体、企业办公等各大领域。

据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华为鸿蒙HarmonyOS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由2023年一季度的8%上涨至2024年一季度的17%,iOS份额则从20%下降至16%,华为HarmonyOS在中国市场首次超越苹果iOS,成为中国第二大操作系统。

华为终端 BG 董事长余承东感慨称,“鸿蒙用了十年长征,走完了欧美国家三十年才走完的路”。

2、中国市场需要“鸿蒙”

手机系统长期被ios和安卓两大系统统治。在国外市场,微软与诺基亚合作的 Windows Phone 系统,三星与英特尔合作的 Tizen系统先后失利。

国内市场,国产手机开发系统依旧发展坎坷,早年在ios和安卓系统为主流的年代,国产手机厂商,困于技术难题,只能被迫依赖海外系统,安卓系统成为了大多数手机厂商的选择。

2008年开始,国内市场真正开始尝试自研系统,中国移动率先推出了首款手机系统,名为OMS(Open Mobile System),并退出了搭载有OMS系统的Ophone手机。但很快这款号称是不依赖安卓的自主系统,就被曝出实际上底层代码是基于安卓开发的。

而且这款手机并不兼容安卓软件,因为缺少软件生态,欧博娱乐很多用户只能被迫刷机换成安卓系统。

在中国移动之后,中国联通也搞起了自研系统,研发出了沃phone,一样的配方之上,沃phone还试图向搭载该系统的手机厂商,收取30元的授权费,最后无疾而终。

2011年,互联网大厂阿里云也曾尝试研发手机系统,推出了YunOS,不同于移动和联通的自主系统,Yun OS 采取了对安卓软件兼容的策略,但却因此被称作“换皮安卓”,巅峰时期,曾一度获得了7.5%的市场份额。

此外,还有tita、百度云ROM,Firefox OS的昙花一现,但最终都因为资源缺乏,产品性能较弱,无疾而终。

国产手机长期被安卓系统裹挟。鸿蒙系统与安卓彻底切割之前,也经历了长达五年的拉扯。

所以早在19年鸿蒙OS1.0时期,华为就选择全面兼容安卓的软件生态,甚至哪怕可能会背负一些骂名,也要强行加入安卓的AOSP代码。

转机发生在华为推出手机用的鸿蒙2.0之后,未加入安卓AOSP代码的OpenHarmony1.0系统横空出世,虽然不进行商用,只是针对开发者进行开发用,却已然展现出了鸿蒙软件生态建设的雏形。

谷歌禁止华为使用GMS服务,华为研发了HMS作为替代,对支付、地图、搜索等功能进行了针对性研发,为纯血鸿蒙的研发奠定了技术基础。

去年,华为发布了鸿蒙4.0后,华为已经为开发者提供了一套丰富的API,可以自由高效地为鸿蒙开发软件,与此同时,多平台开发架构ArkUI-X的推出,进一步降低了开发门槛。即便不是专职的鸿蒙软件开发者,也可以完成对安卓APP的转换。

在围绕手机和IoT设备场景之外,鸿蒙正不断拓展生态圈,在独立手机系统之外,华为更大的愿景在于推动跨平台跨设备互联、打造鸿蒙原生生态从而实现全场景智能操作以及打破各个应用之间的壁垒。

早在鸿蒙系统首次发布后的2020年,华为就提出了“1+8+N”战略。“1”代表是手机,是控制链接其他设备的中心。“8个大行星”指的是华为的平板、电脑、手表、车机、耳机等设备。围绕着关键的八大行星,周边还有合作伙伴开发的N个卫星,指的是移动办公、智能家居、运动健康、影音娱乐及智能出行各大板块的延伸业务。

3、下一级挑战,如何吸引更多的玩家

随着华为Mate 60、Pura 70两款高端手机的全面回归,华为正在手机市场快速收复失地。根据Counterpoint的统计数据,华为在今年一季度的销量同比增长了69.7%,市场份额达到了15.5%,增速位居TOP6手机厂商第一。

当前鸿蒙系统已经完成了在技术和产品两级跳。接下来,生态系统建设将是下一个坎。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2019年就指出:“做一个操作系统的技术难度不大,难度大的是生态。”一个稳固良性的系统生态,是需要有足够的开发者、用户体量和商用价值的。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4月的华为分析师大会上说道:“ 建立鸿蒙原生应用生态,是华为2024年最关键的事情。”

尽管当前华为已经在系统开发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需要不断吸引开发者加入,来构建完整成熟的生态系统,提升应用商品内容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感。

留住开发者和用户的是关乎于整个生态的商业价值。对照苹果ios系统的商业模式来看,尽管高达30%的“苹果税”一直饱受争议,但App Store给开发者带来的商业价值仍然颇具吸引力。2022年苹果App Store曾创下1.1万亿美元(约8万亿元人民币)的开发者营业与销售额,其中超过90%的营业与销售额完全归于开发者和企业。

余承东表示,目前鸿蒙已拥有超过254万开发者,要让尽可能多的开发者挣到钱,获得持续更新、维护应用的动力,将会考验华为“分蛋糕”的能力。

有媒体报道称,鸿蒙系统为了吸引游戏开发者入驻,计划对上线的游戏,只收20%的佣金。

据了解,目前安卓的开发者约有2000万,苹果iOS 2400万,鸿蒙开发者数量仅有254万,差距明显。在智能机竞争加剧下,对于存量开发者的竞争将更为激烈,留给鸿蒙的压力可见一斑。

好消息是,国内市场多个头部App已经开始排队入局鸿蒙系统为其开发专属软件。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国内top20活跃度软件中,已经有超过一半的软件加入了鸿蒙阵营。

华为终端 BG 董事长余承东表示,“截至目前,已有超1500个鸿蒙原生应用完成上架,就包括支付宝、小红书、美团、米哈游等国内应用均在其中。”

据悉,从 2023 年 9 月华为公布鸿蒙 Next 发布时间线后,仅不到两个月,就有美团、去哪儿、新浪、钉钉等公司宣布与华为合作,启动鸿蒙应用生态的研发。后续也有诸如高德、B 站小红书这样的国民应用加入这份名单中成为首批尝鲜的玩家 。

对于首批合作厂商,华为给予了极大力度的开发和支持,小红书率先完成了鸿蒙原生版开发。据小红书技术VP风笛介绍,目前,小红书鸿蒙原生应用已在本月实现核心功能版本上架,9月将实现商用版本全量功能上架。

小红书之外,美团用时六周发布了首个 Beta 测试版本;新浪微博鸿蒙版用时八周紧跟其后……余承东曾多次在微博发布相关信息,来向外界展示,比如“鸿蒙系统的第一份外卖”“鸿蒙的第一条微博”等。

据界面新闻报道,当前微信与鸿蒙谈判已经有了新的进展。“微信做的部分关键开源代码仓,例如MMKV,已经上架 OpenHarmony Package Manager,这是鸿蒙操作系统中的重要组件,预计七月底,最晚九月之前会做出首版本。”

对此,华为方面暂未对此作出回应。另据接近腾讯的人士则称,腾讯一直保持与华为的积极沟通。除了已经公开亮相的腾讯视频、腾讯新闻、QQ 浏览器、搜狗输入法、QQ音乐等11款应用外,旗下多款产品都在进行鸿蒙系统的开发适配工作,希望尽快保障用户平滑、安全、稳定地过渡到新系统。

从全球市场份额来看,今年一季度安卓和iOS同比均下降1%,份额分别为77%和19%;华为HarmonyOS的全球份额从2%增长至4%,距离与苹果IOS和安卓三分天下,鸿蒙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