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支教”教师眼中的城乡教育差异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5-10 14:08

作为一名已经在教育教学一线默默耕耘了十个年头的小学教师,欧博abg2005年我有幸加入教师对口交流的行列,来到合肥市义城镇中心小学接受支教锻炼,成为一名乡村教育工作者。不可否认,正是农村千千万万所薄弱学校构成了中国基础教育大厦的基石!一年的支教经历,让我对这片纯朴的教育土壤由最初的新鲜、陌生产生了最为朴素的情感,更对城乡教育差异感同身受。

支教期间,我担任的是一个三年级教学班多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和班主任工作。全班共有学生51名,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其中男生多达36人,是女生的2倍之多。学生均来自城镇周边各个自然村,约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家庭中父母有一方在外打工,3名学生属留守儿童,即完全跟随爷爷奶奶生活。

为了尽快融入地方教育,了解学生,熟悉家长,我始终遵循“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的思路,积极深入地与学生、家长、老师们展开交流。首先,我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和学生接触。课堂上以教学为契机充分互动,课间以游戏为载体共同娱乐,欧博官网乃至和学生一起做两操、参加升降旗仪式、护送放学路队等等。力求将由教师变更给学生带来的不适应降至最低,磨合期缩至最短。其次,遵循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原则,面向全班学生进行了诸如是否独生子女、兴趣爱好、业余安排、读过哪些课外书籍以及父母所从事的工作、文化程度等方面的问卷调查,对学生及家庭教育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再次,积极与科任老师们展开交流,了解班级学生情况,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以便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因为倾心付出,我用真诚坦率换来了孩子们的接纳和彼此走近。随着对口交流工作的全面展开,我逐步发现城乡教育差异是明显的,除了师资力量、教育投入、硬件设备、外在环境等,就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和合作伙伴(家长)两方面来看,同样存在一定差异。

   学生品质的差异

热爱劳动的公民素养。乡村孩子更多地表现出劳动人民勤劳的好本质,新学期刚入学我就欣喜地发现了这一点。第一次带领学生打扫室内外环境卫生,他们便能自觉分工,一招一势,有模有样;一举一动,欧博体育灵活娴熟。忙完了自己的任务,再去帮助别人,又表现出团结协作。平时小值日、大扫除均是如此,孩子们勇于争先,热心助人。这明显强于市区孩子,同是三年级的学生,有的甚至连扫把也不会拿。家庭教育中由于父母的呵护备至,重知识特长培养而轻生活技能传授,市区学生普遍自理能力欠缺。乡村孩子以自身行动诠释了劳动最光荣,也说明了在负担自身学业的同时,较早地承担了家庭的劳动责任,承担了父母肩头的一份辛劳。这又表现出对长辈的尊敬、对父母的孝顺。

诚恳待人的道德品质。作为一名不折不扣的孩子王,课上课下,成天和学生打交道。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甚至放学路上,遇到迎面而来的学生总是主动向我问好。原以为只是班级里个别学生的礼貌行为,渐渐发现全校七百多名学生都有这样的尊师举动。这真让我诧异,在市区,文明礼仪一类的道德规范教育是学校、班级德育工作的重头戏,欧博娱乐可一旦走出课堂、跨出校门,很多学生礼仪意识较为淡漠。在义城小学,我常常看到好朋友之间分享一块零食、共享一只玩具的温馨场面,没有争强好胜,少有斤斤计较,更没有有偿交易、等价交换。结合班级管理中的点点滴滴,相比市区学生,他们少了份娇惯,但更懂事;少了份叛逆,但更听话。

朴实内秀但缺乏自信的成长个性。由于城乡多方面条件的差异,构成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微观来看,便是学生个体的一定差异。从学生的日记中我了解到在国庆节、劳动节长假间,很多学生没有机会、条件走出家门。孩子放假,可是家长没有假期,没能从农活和工作中解脱,所以虽离合肥市中心不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也无法实现所有孩子想去广场看升旗仪式,去野生动物园看熊猫、河马,去逍遥津乘坐电动玩具的愿望,更不用说特地出远门去旅游度假了。

三年级正是求知欲旺盛的年龄,可农村孩子们手中传阅的多是学辅书、作文选之类的“课外书”。相比之下,城区学生具有明显的阅读优势,一些学校倡导“书香校园”的理念,为孩子营造了一个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学生中几乎人手一份队报或队刊,阅读中外名著的不在少数,很多儿童作家作品都能如数家珍般脱口而出,甚至尝试网上阅读的也大有人在。这一条件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农村学生的视野,虽然他们同样有着朴实高涨的学习热情,但相比城区的同龄孩子明显知识面太狭窄,多局限于课堂书本中所得,导致缺乏主见、跟风盲从,做事热情有余、而能力欠佳的现象居多;纪律上自我约束力也差些,不能正确处理严格律己和自信张扬的关系,公开场合自信心较为欠缺,不够果敢。因此,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他们缺乏竞争优势,尽管学生是如此的内秀、朴实。

 家庭教育水平的差异

面对一日日琐碎而繁重的教学工作,我和我的同事们无怨于始终忙碌在讲台和办公桌前,却苦恼于和家长们进行必要的沟通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农村,家庭教育和学校严重脱钩的现状短时间内还无法改变,这让我深深体会到城乡教育水平的巨大差距还局限于农村家庭教育这一薄弱环节。

家庭教育支出能力的差异。义城作为城乡结合地,由政府部门花大力修路、招商、投资,近两年,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但据我在班级所作调查,学生家长自身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全班有95%以上的家庭以务农、做小生意或打工为生计来源,且是独生子女的家庭还不到班级人数的一半。繁重的体力透支、辛苦奔波和生计操劳,让父母们回到家里也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业,奉养老人、抚养子女,负担之重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支出囊中羞涩,更不用说培养特长爱好。而市区家长普遍拥有较为稳定的工作,家庭经济收入得到保障,有能力为子女的受教育规划蓝图,让孩子全面发展,不愿其子女输在起跑线上。

父母履行教育责任的差异。开学之初,我在班级中实行家庭作业要有家长签字,目的是想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掌握情况,可真正落实的只有五分之一左右,其中还不乏流于形式的。农村家长为子女提供的多是物质条件,而忽略了学习上的必要帮扶、督促,更少精神上的呵护、关爱。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学校,言谈行动中总体现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老师的责任了!”这一想法,尽管他们也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力不从心,且受自身素质所局限,这与市区家教情况大相径庭。市区学校大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家长代表们积极参与学校建设,为各项工作出谋划策。诸如“家校经验交流会”、“家长学校”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家长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路上不仅与学校结成纽带,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除教育支出外,并愿意为之投资时间、精力,这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担子,家校合力更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方法的差异。农村家庭中几代同堂的现象较多,在教育子女的观念上存在严重分歧,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重男轻女的思想仍较多存在。家庭教育多以批评、责打的方式对待孩子的错误,情绪化、简单化、急躁化、粗暴化,缺乏有效的方法、策略。在家长眼里,往往是分数代表一切,于是普遍存在用训斥打骂和物质刺激的方式教育孩子,父母也常常会在孩子的老师和同伴面前以毫不留情地数落伤害其自尊心,作为对孩子的惩罚。从而造成说不听、骂没用,打一顿、管一阵,孩子叛逆一类家教失败的案例层出不穷。而市区家长在关注子女学习成绩的同时,非常注意其能力培养和心理健康。善于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遇到教育难题多能理智地与孩子进行平等、积极、有效地沟通。在平等对话中成长的儿童也更为自信、活泼。(作者:合肥市青年路小学 范丽娟)

责编:肖金平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