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
释义: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欧博愈要认真对待。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释义: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掉多回我也不会后悔。
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刘禹锡《子刘子自传》
释义:即使有人诽谤,我也问心无愧。
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释义:即使兄弟之间有些小矛盾,仍然是至亲的亲人。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释义: 不怕有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因为人已站在最高的地方。
[总理引诗用典]
温家宝总理步入会场 新华社图片
□快报特派记者 郑春平 孙兰兰 陈英 鹿伟
记者会开场 总理就用上屈原名句
开场明志:“虽九死其犹未悔”
“过去的两年,我们是在极其困难条件下走过来的。”昨天的记者会,开场白朴实而饱含慨叹,“今后几年,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但是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古训: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但同时,我们要坚定信心,华山再高,顶有过路。解决困难唯一的办法、出路和希望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
“我深深爱着我的国家,没有一片土地让我这样深情和激动,没有一条河流让我这样沉思和起伏。”说到这里,总理放慢了语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我将以此明志,做好今后三年的工作。”
八年用了九大名句以明志
从2003年至2010年,欧博娱乐温总理在论及国际国内复杂的环境,以及经济民生等问题时,多次引用名句表明心志。
以下是总理此前7年借以明志的名句:
2003年――当总理后,我心里总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004年――一位朋友问我,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诗概括一下今年和今后的工作。我想起两位伟人的诗,一是毛泽东主席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05年――谈到宏观调控时总理说,“行百里者半九十”,绝不能半途而废。
2006年――“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
2007年――解决民生问题还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什么叫快乐?借用艾青诗人的一句话:“请问开花的大地,请问解冻的河流”。
2008年――谈改革创新时总理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总理用“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来表明自己的信心。
2010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中国影响力”受世界关注
两个多小时的记者会,一共有13家媒体记者向温家宝总理提问,从所提的问题不难看出,今年问题集中于“中国影响力”上,当然这主要来自于中国经济的走势引发的热切关注,从货币政策到外汇储备,从经济形势到通胀,13个问题中经济方面占了5个。同样与“中国影响力”相关的是外交,这方面的提问占了4个,重点围绕中美关系、所谓“中国傲慢论”等。
其实,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欧博allbet“中国影响力”一直是外媒关注的热点。不少跑两会的外国记者的词典里都多了一个词:lianghui。
总理今年讲名画故事
八年深情话宝岛
总理今年讲名画故事
引诗句:“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
“今年我已经67岁了,如果有可能去台湾,走不动就是爬,也愿意去。”去年记者会上温总理谈台湾的一句大白话,让无数网民跟帖“鼻酸掉泪”。
昨天的记者会上,在回答提问时,总理引用了《左传》里“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来比喻两岸关系。
2003年,温总理引用了于右任的诗句:“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2004年,温总理引用诗人丘逢甲的《春愁》:“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2005年,温总理问:“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
2006年,温家宝用“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来说明“台独”势力注定要失败。
2007年和2008年,温总理引用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和“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讲故事:盼名画早团圆
昨天除了诗句外,总理接着又主动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画的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欧博百家乐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诗句精彩,故事精彩。向总理提问的台湾联合报记者汪莉绢表示:“对温总理的回答,我感到欣喜。对两岸《富春山居图》团圆的表述,让我感觉有意外收获,希望早日实现。”
幕后・新闻大战
快报记者
首批进入金色大厅
昨天清晨6点,北京漫天大雪。快报特派报道组出发赶往人民大会堂,的哥迎头来了句:“看升旗去啊?”也难怪,此时离温总理记者见面会还有4个小时,天都还没亮。
到了人民大会堂东门才发现,原来还有更早的,东门外的铁栅栏门还没拉开,风雪中,一队同行已经站在门外守候。排在最前面的一位,凌晨4点35分就到了。快报记者从南门进入大会堂时,才6点17分。三楼金色大厅还没亮灯,一名警卫人员在执勤,看到我们有点诧异:“你们是第一批进来的!”
首次提供茶点
记者会很温馨
9点10分,工作人员宣布,大会秘书处在大厅外的休息区特意给一大早赶来排队的记者准备了茶点。“早上伞也没带,身上全落了雪,鞋也湿了,冻坏了。”澳门澳星卫视彭诗婷捧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说,她早上5点多赶到大会堂外,又冷又饿。“总理招待会为记者提供茶点,这还是第一次,很贴心。”
很快,会场外就排起了长队,记者们风卷残云,只听工作人员不停地通过对讲机联系:“茶点不够了,赶紧再送点来!”
8年记者会
谁向总理提问最多
昨天第一个获得提问机会的是境外媒体――英国的《金融时报》。坐在第一排的《金融时报》记者利用“地利”的优势抢到了第一个提问的机会。
由此,《金融时报》8年来的提问次数居境外媒体之首,共有6年获得提问机会。这或许会让它的美国同行《华盛顿邮报》与《纽约时报》嫉妒,这两家8年来都没抢到提问机会。
境内媒体中,得到提问机会最多的是中央电视台,每年都有,今年也不例外。《人民日报》排名第二,仅在2006年失手。这一年《农民日报》获得了7年来唯一的提问机会。接下来是新华社,排名第三。
总理刚说完
“名画”已上网
今年两会的“围脖热”,一直热到了昨天的记者见面会。快报记者从7点多钟就开始现场播报“快报看两会”微博,现场各大媒体同行也都没闲着。记者会开始后,温总理的精彩语录刚刚说完就已经上网了。时刻刷新“围脖”,时刻都有几十条“新花色”。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边温总理刚讲完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故事,十来分钟后手机一刷新,微博里已经贴出了这幅画作的图片,“真不得了!”记者们目瞪口呆。
总理的表情 新华社图片
总理表情
今年手势比以往更丰富
倾听13个提问
总理5次展笑容
每当有记者提问,温总理认真倾听并拿起笔仔细记录着。记者发现,在13次记者提问过程中,温总理有5次展露笑容。
第一次是当外国记者就所谓中国代表团在哥本哈根会议中“表现傲慢”提问时,总理微笑着说,你给了我一个澄清真相的机会,因此,我首先应该感谢你。
第二次是当台湾记者希望他去台湾走走看看时,总理笑了,他说,“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
第三次是当外国记者提到中国应承担更多责任时,总理笑着回答他:“你的问题还是比较平和的”,并主动提及了对当今国际社会所谓“中国傲慢论”的看法。
第四次是当香港记者关心他的健康问题时,总理笑着回答了自己的健康之道:散步和游泳。
第五次是外国记者提问中国在美资产的安全时,连用了几个“心”,现场记者们听着笑了,总理也笑了,但他的回答十分坦率而沉重:美国币值不稳,去年担心,今年依旧担心。
不同问题
不同的表情
在回答不同问题时,温家宝总理真诚地流露出不同的表现,从容、直率、大气……大家的情绪也为之感染感动、为之折服:
直言不讳――在哥本哈根问题上,温总理也表现出了直率的一面。他表情严肃凝重、直言不讳,“为什么总拿中国做文章?我至今不明白。”最后的诘问理直气壮,毫不让步。
坚毅果敢――在谈到中美关系时,他则铿锵有力地说:责任不在中国,而在美国!
大气――在谈到中国傲慢论时,总理挺直腰,坦然大声表示“中国即使发达了,也不称霸,永远不称霸!”“即使很穷的时候,我们也是铮铮铁骨。”
温情――在谈到台湾问题时,总理的态度最温情。“因为我们是兄弟,问题总可以解决”,真挚感人。
自信――说到通货膨胀,总理表示“非常担心”。不过,在谈了一系列措施之后,他皱起的眉头也舒展开来,自信地表示,“我相信明年的记者招待会我还是满面笑容地来对待你。”令大家备受鼓舞。
总理风采:
今年依旧是深红色领带
“总理又系了一条深红色的领带!”大多数女记者都特别留意总理的着装,一位参加过5届记者招待会的女记者在总理一落座,就注意到,今年,总理依旧穿着深色西装、白衬衫,系了一条深红底色、印有小黑点的领带。“这个色系特别配总理!”她说,总理连续几年在记者招待会上都是配深红色领带了,稍有不同的是上面的花纹不一样,有的是暗格纹,有的是斜条纹,而今年是小黑点,“看起来特儒雅、特精神!”
今年总理手势更丰富
食指竖起,其他四个手指松握,这是总理的经典手势之一,今年也多次出现,细心的记者发现,当总理对某一个问题加以强调时,语音提高,用的就是这个手势:大拇指与食指相捏,中指、无名指、小指松握,或是五指全张,抑或食指放在嘴边,其他手指轻握……记者们又看到了这些熟悉的手势。除此之外,还多了一些新手势,当在思考和倾听时,总理时而用右手食指抵在太阳穴部位,或是右手握拳撑住右侧脸庞,手势一出,只听见“咔嚓咔嚓”一片相机快门声。当总理将双手张开,掌心相对,空出一段距离,在空中停住时,这一新手势也让摄影记者兴奋不已,手上的相机已经不知道按下多少次快门了。
趣事・八宝饭
总理喝过的水杯
被“抢走”
与去年一样,今年的主席台依然是“素颜”示人,除了话筒和纸笔,以及茶水之外,没有任何的鲜花、盆景点缀。像往年一样,总理在回答完记者提问后,走下主席台与第一排的记者握手,早有准备的记者们一时骚动起来,后排的也一齐涌向前排。只不过赶到时,总理已经离开了。遗憾的“粉丝”于是跑到主席台上总理坐过的位子旁,竖起一只手的食指,模仿总理的招牌手势,拍照留念,过一把“山寨总理”的瘾。
更有甚者,坐在第一排的一位记者在总理走了之后,快人一步冲到台前,将总理喝过水的玻璃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到手,揣进了自己的包里,“这可是总理喝过的杯子啊!要珍藏!”可惜杯子只有一个,别的记者只能笑笑,羡慕这位同行的敏捷“身手”。